跟其他所有的设计模式类似,享元模式的原理和实现也非常简单。今天,我会通过棋牌游戏和文本编辑器两个实际的例子来讲解。除此之外,我还会讲到它跟单例、缓存、对象池的区别和联系。
享元模式原理与实现
所谓“享元”,顾名思义就是被共享的单元。
享元模式的意图是复用对象,节省内存,前提是享元对象是不可变对象。
具体来讲,当一个系统中存在大量重复对象的时候,如果这些重复的对象是不可变对象,我们就可以利用享元模式将对象设计成享元,在内存中只保留一份实例,供多处代码引用。
这样可以减少内存中对象的数量,起到节省内存的目的。
实际上,不仅仅相同对象可以设计成享元,对于相似对象,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对象中相同的部分(字段)提取出来,设计成享元,让这些大量相似对象引用这些享元。
这里我稍微解释一下,定义中的“不可变对象”指的是,一旦通过构造函数初始化完成之后,它的状态(对象的成员变量或者属性)就不会再被修改了。
所以,不可变对象不能暴露任何 set() 等修改内部状态的方法。之所以要求享元是不可变对象,那是因为它会被多处代码共享使用,避免一处代码对享元进行了修改,影响到其他使用它的代码。
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一下享元模式。
假设我们在开发一个棋牌游戏(比如象棋)。一个游戏厅中有成千上万个“房间”,每个房间对应一个棋局。棋局要保存每个棋子的数据,比如:棋子类型(将、相、士、炮等)、棋子颜色(红方、黑方)、棋子在棋局中的位置。
利用这些数据,我们就能显示一个完整的棋盘给玩家。
具体的代码如下所示。其中,ChessPiece 类表示棋子,ChessBoard 类表示一个棋局,里面保存了象棋中 30 个棋子的信息。
public class ChessPiece {//棋子
private int id;
private String text;
private Color color;
private int positionX;
private int positionY;
public ChessPiece(int id, String text, Color color, int positionX, int positionY) {
this.id = id;
this.text = text;
this.color = color;
this.positionX = positionX;
this.positionY = positionX;
}
public static enum Color {
RED, BLACK
}
// ...省略其他属性和getter/setter方法...
}
public class ChessBoard {//棋局
private Map<Integer, ChessPiece> chessPieces = new HashMap<>();
public ChessBoard() {
init();
}
private void init() {
chessPieces.put(1, new ChessPiece(1, "車", ChessPiece.Color.BLACK, 0, 0));
chessPieces.put(2, new ChessPiece(2,"馬", ChessPiece.Color.BLACK, 0, 1));
//...省略摆放其他棋子的代码...
}
public void move(int chessPieceId, int toPositionX, int toPositionY) {
//...省略...
}
}
为了记录每个房间当前的棋局情况,我们需要给每个房间都创建一个 ChessBoard 棋局对象。
因为游戏大厅中有成千上万的房间(实际上,百万人同时在线的游戏大厅也有很多),那保存这么多棋局对象就会消耗大量的内存。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节省内存呢?
这个时候,享元模式就可以派上用场了。像刚刚的实现方式,在内存中会有大量的相似对象。
这些相似对象的 id、text、color 都是相同的,唯独 positionX、positionY 不同。
实际上,我们可以将棋子的 id、text、color 属性拆分出来,设计成独立的类,并且作为享元供多个棋盘复用。这样,棋盘只需要记录每个棋子的位置信息就可以了。
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:
// 享元类
public class ChessPieceUnit {
private int id;
private String text;
private Color color;
public ChessPieceUnit(int id, String text, Color color) {
this.id = id;
this.text = text;
this.color = color;
}
public static enum Color {
RED, BLACK
}
// ...省略其他属性和getter方法...
}
public class ChessPieceUnitFactory {
private static final Map<Integer, ChessPieceUnit> pieces = new HashMap<>();
static {
pieces.put(1, new ChessPieceUnit(1, "車", ChessPieceUnit.Color.BLACK));
pieces.put(2, new ChessPieceUnit(2,"馬", ChessPieceUnit.Color.BLACK));
//...省略摆放其他棋子的代码...
}
public static ChessPieceUnit getChessPiece(int chessPieceId) {
return pieces.get(chessPieceId);
}
}
public class ChessPiece {
private ChessPieceUnit chessPieceUnit;
private int positionX;
private int positionY;
public ChessPiece(ChessPieceUnit unit, int positionX, int positionY) {
this.chessPieceUnit = unit;
this.positionX = positionX;
this.positionY = positionY;
}
// 省略getter、setter方法
}
public class ChessBoard {
private Map<Integer, ChessPiece> chessPieces = new HashMap<>();
public ChessBoard() {
init();
}
private void init() {
chessPieces.put(1, new ChessPiece(
ChessPieceUnitFactory.getChessPiece(1), 0,0));
chessPieces.put(1, new ChessPiece(
ChessPieceUnitFactory.getChessPiece(2), 1,0));
//...省略摆放其他棋子的代码...
}
public void move(int chessPieceId, int toPositionX, int toPositionY) {
//...省略...
}
}
在上面的代码实现中,我们利用工厂类来缓存 ChessPieceUnit 信息(也就是 id、text、color)。通过工厂类获取到的 ChessPieceUnit 就是享元。所有的 ChessBoard 对象共享这 30 个 ChessPieceUnit 对象(因为象棋中只有 30 个棋子)。
在使用享元模式之前,记录 1 万个棋局,我们要创建 30 万(30*1 万)个棋子的 ChessPieceUnit 对象。利用享元模式,我们只需要创建 30 个享元对象供所有棋局共享使用即可,大大节省了内存。
那享元模式的原理讲完了,我们来总结一下它的代码结构。实际上,它的代码实现非常简单,主要是通过工厂模式,在工厂类中,通过一个 Map 来缓存已经创建过的享元对象
,来达到复用的目的。
享元模式在文本编辑器中的应用
弄懂了享元模式的原理和实现之后,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:如何利用享元模式来优化文本编辑器的内存占用?
你可以把这里提到的文本编辑器想象成 Office 的 Word。不过,为了简化需求背景,我们假设这个文本编辑器只实现了文字编辑功能,不包含图片、表格等复杂的编辑功能。
对于简化之后的文本编辑器,我们要在内存中表示一个文本文件,只需要记录文字和格式两部分信息就可以了,其中,格式又包括文字的字体、大小、颜色等信息。
尽管在实际的文档编写中,我们一般都是按照文本类型(标题、正文……)来设置文字的格式,标题是一种格式,正文是另一种格式等等。但是,从理论上讲,我们可以给文本文件中的每个文字都设置不同的格式。
为了实现如此灵活的格式设置,并且代码实现又不过于太复杂,我们把每个文字都当作一个独立的对象来看待,并且在其中包含它的格式信息。
具体的代码示例如下所示:
public class Character {//文字
private char c;
private Font font;
private int size;
private int colorRGB;
public Character(char c, Font font, int size, int colorRGB) {
this.c = c;
this.font = font;
this.size = size;
this.colorRGB = colorRGB;
}
}
public class Editor {
private List<Character> chars = new ArrayList<>();
public void appendCharacter(char c, Font font, int size, int colorRGB) {
Character character = new Character(c, font, size, colorRGB);
chars.add(character);
}
}
在文本编辑器中,我们每敲一个文字,都会调用 Editor 类中的 appendCharacter() 方法,创建一个新的 Character 对象,保存到 chars 数组中。如果一个文本文件中,有上万、十几万、几十万的文字,那我们就要在内存中存储这么多 Character 对象。那有没有办法可以节省一点内存呢?
实际上,在一个文本文件中,用到的字体格式不会太多,毕竟不大可能有人把每个文字都设置成不同的格式。
所以,对于字体格式,我们可以将它设计成享元,让不同的文字共享使用。按照这个设计思路,我们对上面的代码进行重构。重构后的代码如下所示:
public class CharacterStyle {
private Font font;
private int size;
private int colorRGB;
public CharacterStyle(Font font, int size, int colorRGB) {
this.font = font;
this.size = size;
this.colorRGB = colorRGB;
}
@Override
public boolean equals(Object o) {
CharacterStyle otherStyle = (CharacterStyle) o;
return font.equals(otherStyle.font)
&& size == otherStyle.size
&& colorRGB == otherStyle.colorRGB;
}
}
public class CharacterStyleFactory {
private static final List<CharacterStyle> styles = new ArrayList<>();
public static CharacterStyle getStyle(Font font, int size, int colorRGB) {
CharacterStyle newStyle = new CharacterStyle(font, size, colorRGB);
for (CharacterStyle style : styles) {
if (style.equals(newStyle)) {
return style;
}
}
styles.add(newStyle);
return newStyle;
}
}
public class Character {
private char c;
private CharacterStyle style;
public Character(char c, CharacterStyle style) {
this.c = c;
this.style = style;
}
}
public class Editor {
private List<Character> chars = new ArrayList<>();
public void appendCharacter(char c, Font font, int size, int colorRGB) {
Character character = new Character(c, CharacterStyleFactory.getStyle(font, size, colorRGB));
chars.add(character);
}
}
享元模式 vs 单例、缓存、对象池
享元模式跟单例的区别
在单例模式中,一个类只能创建一个对象,而在享元模式中,一个类可以创建多个对象,每个对象被多处代码引用共享。实际上,享元模式有点类似于之前讲到的单例的变体:多例。
应用享元模式是为了对象复用,节省内存,而应用多例模式是为了限制对象的个数。
享元模式跟缓存的区别
在享元模式的实现中,我们通过工厂类来“缓存”已经创建好的对象。这里的“缓存”实际上是“存储”的意思,跟我们平时所说的“数据库缓存”“CPU 缓存”“MemCache 缓存”是两回事。我们平时所讲的缓存,主要是为了提高访问效率,而非复用。
享元模式跟对象池的区别
对象池、连接池(比如数据库连接池)、线程池等也是为了复用,那它们跟享元模式有什么区别呢?
对象池。像 C++ 这样的编程语言,内存的管理是由程序员负责的。为了避免频繁地进行对象创建和释放导致内存碎片,我们可以预先申请一片连续的内存空间,也就是这里说的对象池。每次创建对象时,我们从对象池中直接取出一个空闲对象来使用,对象使用完成之后,再放回到对象池中以供后续复用,而非直接释放掉。
对象池、连接池、线程池等池化技术中的“复用”和享元模式中的“复用”实际上是不同的概念。
池化技术中的“复用”可以理解为“重复使用”,主要目的是节省时间(比如从数据库池中取一个连接,不需要重新创建)。在任意时刻,每一个对象、连接、线程,并不会被多处使用,而是被一个使用者独占,当使用完成之后,放回到池中,再由其他使用者重复利用。享元模式中的“复用”可以理解为“共享使用”,在整个生命周期中,都是被所有使用者共享的,主要目的是节省空间。
享元模式在Java Integer、String中的应用
享元模式在 Java Integer 中的应用
我们先来看下面这样一段代码。你可以先思考下,这段代码会输出什么样的结果。
Integer i1 = 56;
Integer i2 = 56;
Integer i3 = 129;
Integer i4 = 129;
System.out.println(i1 == i2);
System.out.println(i3 == i4);
要正确地分析上面的代码,我们需要弄清楚下面两个问题:
- 如何判定两个 Java 对象是否相等(也就代码中的“==”操作符的含义)?
- 什么是自动装箱(Autoboxing)和自动拆箱(Unboxing)?
所谓的自动装箱,就是自动将基本数据类型转换为包装器类型。所谓的自动拆箱,也就是自动将包装器类型转化为基本数据类型。具体的代码示例如下所示:
Integer i = 56; //自动装箱
int j = i; //自动拆箱
数值 56 是基本数据类型 int,当赋值给包装器类型(Integer)变量的时候,触发自动装箱操作,创建一个 Integer 类型的对象,并且赋值给变量 i。其底层相当于执行了下面这条语句:
Integer i = 59; //底层执行了:Integer i = Integer.valueOf(59);
反过来,当把包装器类型的变量 i,赋值给基本数据类型变量 j 的时候,触发自动拆箱操作,将 i 中的数据取出,赋值给 j。其底层相当于执行了下面这条语句:
int j = i; //底层执行了:int j = i.intValue();
弄清楚了自动装箱和自动拆箱,我们再来看,如何判定两个对象是否相等?不过,在此之前,我们先要搞清楚,Java 对象在内存中是如何存储的。
我们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说明一下。
User a = new User(123, 23); // id=123, age=23
针对这条语句,我画了一张内存存储结构图,如下所示。a 存储的值是 User 对象的内存地址,在图中就表现为 a 指向 User 对象。
当我们通过“==”来判定两个对象是否相等的时候,实际上是在判断两个局部变量存储的地址是否相同,换句话说,是在判断两个局部变量是否指向相同的对象。
了解了 Java 的这几个语法之后,我们重新看一下开头的那段代码。
Integer i1 = 56;
Integer i2 = 56;
Integer i3 = 129;
Integer i4 = 129;
System.out.println(i1 == i2);
System.out.println(i3 == i4);
前 4 行赋值语句都会触发自动装箱操作,也就是会创建 Integer 对象并且赋值给 i1、i2、i3、i4 这四个变量。
根据刚刚的讲解,i1、i2 尽管存储的数值相同,都是 56,但是指向不同的 Integer 对象,所以通过“==”来判定是否相同的时候,会返回 false。同理,i3==i4 判定语句也会返回 false。
但是答案并非是两个 false,而是一个 true,一个 false。
实际上,这正是因为 Integer 用到了享元模式来复用对象,才导致了这样的运行结果。当我们通过自动装箱,也就是调用 valueOf() 来创建 Integer 对象的时候,如果要创建的 Integer 对象的值在 -128 到 127 之间,会从 IntegerCache 类中直接返回,否则才调用 new 方法创建。看代码更加清晰一些,Integer 类的 valueOf() 函数的具体代码如下所示:
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(int i) {
if (i >= IntegerCache.low && i <= IntegerCache.high)
return IntegerCache.cache[i + (-IntegerCache.low)];
return new Integer(i);
}
实际上,这里的 IntegerCache 相当于,我们上一节课中讲的生成享元对象的工厂类,只不过名字不叫 xxxFactory 而已。我们来看它的具体代码实现。这个类是 Integer 的内部类,你也可以自行查看 JDK 源码。
private static class IntegerCache {
static final int low = -128;
static final int high;
static final Integer cache[];
static {
// high value may be configured by property
int h = 127;
String 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=
sun.misc.VM.getSavedProperty("java.lang.Integer.IntegerCache.high");
if (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!= null) {
try {
int i = parseInt(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);
i = Math.max(i, 127);
// Maximum array size is Integer.MAX_VALUE
h = Math.min(i, Integer.MAX_VALUE - (-low) -1);
} catch( NumberFormatException nfe) {
// If the property cannot be parsed into an int, ignore it.
}
}
high = h;
cache = new Integer[(high - low) + 1];
int j = low;
for(int k = 0; k < cache.length; k++)
cache[k] = new Integer(j++);
// range [-128, 127] must be interned (JLS7 5.1.7)
assert IntegerCache.high >= 127;
}
private IntegerCache() {}
}
为什么 IntegerCache 只缓存 -128 到 127 之间的整型值呢?
在 IntegerCache 的代码实现中,当这个类被加载的时候,缓存的享元对象会被集中一次性创建好。毕竟整型值太多了,我们不可能在 IntegerCache 类中预先创建好所有的整型值,这样既占用太多内存,也使得加载 IntegerCache 类的时间过长。所以,我们只能选择缓存对于大部分应用来说最常用的整型值,也就是一个字节的大小(-128 到 127 之间的数据)。
实际上,JDK 也提供了方法来让我们可以自定义缓存的最大值,有下面两种方式。如果你通过分析应用的 JVM 内存占用情况,发现 -128 到 255 之间的数据占用的内存比较多,你就可以用如下方式,将缓存的最大值从 127 调整到 255。不过,这里注意一下,JDK 并没有提供设置最小值的方法。
//方法一:
-Djava.lang.Integer.IntegerCache.high=255
//方法二:
-XX:AutoBoxCacheMax=255
现在,让我们再回到最开始的问题,因为 56 处于 -128 和 127 之间,i1 和 i2 会指向相同的享元对象,所以 i1==i2 返回 true。而 129 大于 127,并不会被缓存,每次都会创建一个全新的对象,也就是说,i3 和 i4 指向不同的 Integer 对象,所以 i3==i4 返回 false。
实际上,除了 Integer 类型之外,其他包装器类型,比如 Long、Short、Byte 等,也都利用了享元模式来缓存 -128 到 127 之间的数据。比如,Long 类型对应的 LongCache 享元工厂类及 valueOf() 函数代码如下所示:
private static class LongCache {
private LongCache(){}
static final Long cache[] = new Long[-(-128) + 127 + 1];
static {
for(int i = 0; i < cache.length; i++)
cache[i] = new Long(i - 128);
}
}
public static Long valueOf(long l) {
final int offset = 128;
if (l >= -128 && l <= 127) { // will cache
return LongCache.cache[(int)l + offset];
}
return new Long(l);
}
在我们平时的开发中,对于下面这样三种创建整型对象的方式,我们优先使用后两种。
Integer a = new Integer(123);
Integer a = 123;
Integer a = Integer.valueOf(123);
第一种创建方式并不会使用到 IntegerCache,而后面两种创建方法可以利用 IntegerCache 缓存,返回共享的对象,以达到节省内存的目的。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,假设程序需要创建 1 万个 -128 到 127 之间的 Integer 对象。使用第一种创建方式,我们需要分配 1 万个 Integer 对象的内存空间;使用后两种创建方式,我们最多只需要分配 256 个 Integer 对象的内存空间。
享元模式在 Java String 中的应用
刚刚我们讲了享元模式在 Java Integer 类中的应用,现在,我们再来看下,享元模式在 Java String 类中的应用。同样,我们还是先来看一段代码,你觉得这段代码输出的结果是什么呢?
String s1 = "小争哥";
String s2 = "小争哥";
String s3 = new String("小争哥");
System.out.println(s1 == s2);
System.out.println(s1 == s3);
上面代码的运行结果是:一个 true,一个 false。
跟 Integer 类的设计思路相似,String 类利用享元模式来复用相同的字符串常量(也就是代码中的“小争哥”)。JVM 会专门开辟一块存储区来存储字符串常量,这块存储区叫作“字符串常量池”。上面代码对应的内存存储结构如下所示:
不过,String 类的享元模式的设计,跟 Integer 类稍微有些不同。Integer 类中要共享的对象,是在类加载的时候,就集中一次性创建好的。但是,对于字符串来说,我们没法事先知道要共享哪些字符串常量,所以没办法事先创建好,只能在某个字符串常量第一次被用到的时候,存储到常量池中,当之后再用到的时候,直接引用常量池中已经存在的即可,就不需要再重新创建了。
总结
- 享元模式的原理 顾名思义就是被共享的单元。享元模式的意图是复用对象,节省内存,前提是享元对象是不可变对象。
- 享元模式的实现 代码实现非常简单,主要是通过工厂模式,在工厂类中,通过一个 Map 或者 List 来缓存已经创建好的享元对象,以达到复用的目的。
- 享元模式 VS 单例、缓存、对象池 应用单例模式是为了保证对象全局唯一。应用享元模式是为了实现对象复用,节省内存。缓存是为了提高访问效率,而非复用。池化技术中的“复用”理解为“重复使用”,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。
- 不要过度使用这个模式 享元模式对 JVM 的垃圾回收并不友好。因为享元工厂类一直保存了对享元对象的引用,这就导致享元对象在没有任何代码使用的情况下,也并不会被 JVM 垃圾回收机制自动回收掉。因此,在某些情况下,如果对象的生命周期很短,也不会被密集使用,利用享元模式反倒可能会浪费更多的内存。
设计模式系列阅读目录
- 设计模式:创建型—单例模式
- 设计模式:创建型—原型模式
- 设计模式:创建型—工厂模式
- 设计模式:创建型—建造者模式
- 设计模式:结构型—享元模式
- 设计模式:结构型—组合模式
- 设计模式:结构型—代理模式
- 设计模式:结构型—桥接模式
- 设计模式:结构型—装饰器模式
- 设计模式:结构型—适配器模式
- 设计模式:结构型—门面模式
- 设计模式:行为型—中介模式
- 设计模式:行为型—命令模式
- 设计模式:行为型—备忘录模式
- 设计模式:行为型—模板模式
- 设计模式:行为型—状态模式
- 设计模式:行为型—策略模式
- 设计模式:行为型—职责链模式
- 设计模式:行为型—观察者模式
- 设计模式:行为型—解释器模式
- 设计模式:行为型—访问者模式
- 设计模式:行为型—迭代器模式